一江春水穿城过,两岸青山流碧翠,坐山面水的富阳城,因山水而生,因山水而兴。依江而起的富阳,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既有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青山叠翠,溪泉泻玉,田园似锦,江水如练,构成了富春大地的旖旎美景。
“十一五”时期,富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立市”战略,践行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提出“环境建设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建设,是打造富阳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竞争力工程”,实施了“5+2”环境升级3年行动计划,以深化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形成了污染减排、公众参与、绿色考核、科学监管等十大特色工作,有效推进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巩固提升,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环保有奖举报十年磨成一剑
2000年6月15日,富阳市推出运用市场机制动员公众力量,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24小时有奖举报制度。按照规定对边远地区的举报,执法人员必须在两小时内赶到现场查处,其他地区必须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查处。若举报属实,对举报者进行奖励。
为有效实施这一制度,富阳市环保部门迅速组建了公开举报快速反应机制,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对举报受理、现场查处、奖金兑现等都做了周密的安排。随着环保有奖举报的不断推进,成效不断显现,这一举措得到了浙江省和国家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全国有近百个省、地、市(县)派人到富阳学习取经。
为激励公众参与热情,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富阳市先后多次调整奖金额度,对查处违法排污有功举报人员,经查实,每次奖励3000元。“十一五”时期,富阳市除了原有举报电话之外,还增加了全国统一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不少网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使公众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打击环境违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10年过去了,环保有奖举报在全国遍地开花,不但有效制止了污染企业的排污行为,也有力促进了公众参与环保意识的增强。10年来,富阳市做到机构不减,人员不撤,力度不降,共受理举报电话4200余个,涉及企业4500余家(次),查实违法企业1860家(次),罚款1650万元,兑现举报奖金360万元。公众有奖举报这一创新制度为保护好富阳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环境设施建设筑牢环保基础
富阳市地处杭州市上游,52公里富春江横贯全境,为了保护好一江碧水,富阳市坚持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将这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来抓落实。2007年,富阳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从日处理能力5万吨增至日处理能力8万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污水处理扩展至重点乡镇。2009年富阳市新登镇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场口镇日处理1万吨工程也即将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针对结构性污染的问题,富阳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截至目前,富阳市先后投资30余亿元,建成春江污水回用、清园城市综合污水处理、浙江春南污水处理等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69.5万吨,COD排放浓度在60mg/L以下。并建成了清园日处理15万吨中水回用深度改造工程和启动春南污水回用工程建设。一系列工程的建成投运,有效解决了结构性水污染问题,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
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建成富春江环保热电、浙江三星热电和高桥热电,拆除停用规划集中供热范围燃煤锅炉228台,富春江环保热电还建成投用两台日处理800吨垃圾焚烧炉,使城区生活垃圾和部分乡镇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污水集中收费保障有效运行
为全面落实国家污染减排政策,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富阳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五大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其中1座为集团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厂),设施建成后,摆在面前的是如何实现有效运转?工业污水处理费由谁收取?在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和走访后,富阳市认为要使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经费保障是关键。对此,富阳市专门成立了工业废水处理收费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四大工业污水处理厂纳管范围企业的工业污水处理费收取和日常管理工作,推进污水处理厂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
为探索工业污水处理费收取、使用和管理机制,在汲取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富阳市先后4次对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收取的工业污水处理费标准由物价部门联合监察、审计、财政和环保部门统一制订,并先后多次征求缴费单位、污水处理单位意见后修改实施。出台了《富阳市工业污水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污水处理费实行分档收取,污染物浓度越高,废水排放量越大,收费就越多。每月核准的缴费单位缴费额及时在相关媒体公告。
工业废水处理收费管理使用工作得到不断规范。6年来,富阳市共收取工业废水处理费达11.1亿元,拨付治理设施运行企业10余亿元,较好地保障了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运行率达100%。
执法机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
“违法成本低”一直是困扰环境执法的难题,不少污染企业因此“宁可多交罚款,不愿治理污染”,而且由于环境执法缺少强制手段,一些违法者屡罚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富阳市近年来对有环境违法行为的污染企业,采取限制用电、停止贷款、违法企业法人在媒体向群众道歉等措施,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让环境违法者“得”不偿“失”,促进了企业遵纪守法和整治污染的自觉性,有效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2006年初,富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从严监管从重处罚违法排污企业的实施意见》,对环境违法企业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限电10天、15天、20天及以上不等的处罚。截至目前,富阳市共对150余家(次)违法企业实施了10天~20天不等的限电停产。限电措施的实施,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据了解,因违反环境法规而被限电的单位,大都会处于停产状态,造成产品销路断档及成本大幅增加,一家企业限电10天~15天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额度。
在日常环境监管执法工作中,富阳市环保部门推出企业信誉机制,根据违法次数、处罚额度、排污费缴纳、污染事故、信访投诉等情况,将企业环保信誉划分为“蓝色、黄色、红色和黑色”4个等级,成为环境执法监管和银行确定贷款风险度的重要依据。违法者不仅受到法律制裁,还要受到舆论监督。近年来,先后有50余家企业被当地报纸和电视台曝光,企业法人的公开向市民道歉,有效震慑了违法企业。
据富阳市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市创新推出了领导执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全局执法和市民参与执法等六大机制,邀请浙江省、杭州市环境监察部门,开展三级联动大型执法活动,查处违法案件250余件。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富阳市开展了动态执法监管“六个查”;即一般区域定期查、重点区域反复查、一早一晚突出查,针对行业特点重点查,接到举报立即查,发现问题及时查,使一些违法企业得到了严厉制裁。近年来,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000余件,罚款48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
科学监管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推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富阳市近年来加大环境监控能力建设,为环保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两座大气自动监测站,将大气环境质量及时向市民公告;投资300余万元在富春江桐庐与富阳交界断面、富阳与杭州西湖区交界断面分别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与浙江省环保厅联网;投资325万元建成富阳市监控中心,目前监控系统运行良好。为分析重点流域水环境状况和应急水环境事件,科学管理环境,保障水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加强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富阳市投资8000余万元,在全市370余家污染企业中安装在线监控,将自动监测数据与市监控中心联网,市环保局24小时监控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市环境监察部门和当地环保所查处。近年来,共查处超标排污企业达100余家(次),使科技手段在环境管理中发挥效力。目前,富阳市又投入260余万元,建设大气污染物复合监测系统,对大气PM2.5进行监测。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是强化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时期,杭州市下达给富阳市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是322家,富阳市结合产业实际,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实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达382家。据对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情况了解,这些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共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955个,无低费方案6494个,共投入资金3.2亿元。据测算,这些方案实施后,年可新增经济效益5.3亿元,节电3.7亿千瓦、节约原煤3.6万吨、节水2.8亿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290吨。清洁生产的推行,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服务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机制
近年来,富阳市环保部门每年都要组织技术骨干深入重点企业,帮助他们建立内部环境管理制度,查找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他们像医生看病一样,“上一次门、坐一次诊、号一次脉、开一次方、配一次药”。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进行解剖分析、梳理,帮助企业制订整改方案,落实相应环保措施,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企业内部长效环境管理机制。自开展企业环保帮扶活动以来,富阳市环保部门先后组织500余人(次),深入20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查找出问题500余个,建立内部环境管理制度400余项,有效推进了重点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
为使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富阳市探索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520”工程,内容包括五大项目20个子项目,即建设一套合格治污设施;建立一套自动监测系统;完善一套内部环境管理制度;明确一套环保考核机制;建好一套环保档案资料。为使企业强化排污口管理,富阳市建立了排污口监管3个责任人制度,包括乡镇(街道)、环保部门和企业,并在排污口设立标牌,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较好地控制了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
在社会公众环境监督方面,富阳市聘任100名社会各界人士作为环保监督员,监督企业和环保部门履行环保职责,并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大环保格局增强了部门责任
围绕建设“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的奋斗目标,富阳市成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保专委会),研究、讨论和决定全市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涉及各部门的大环保工作,分别由环保专委会相关部门牵头,对影响全市环境产业布局、主导行业、块状经济等要素进行综合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由市环保部门牵头,编制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由市府办牵头,制订出台产业转型升级意见,编制了《富阳市工业循环经济规划》。由市经贸局牵头,结合富阳市场口、新登两大工业平台建设,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环评。
环保专委会建立后,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破领导分管界限,增强整体合力的要求,形成环保专委会所有部门全市“一盘棋”的局面,树立“大环保”的理念。富阳市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按环保专委会分工由农办牵头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环保、农业、财政、乡镇(街道)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把这项工作作为部门主要职责来抓,每年都超额完成工程任务。生态乡镇、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作为主体实施的环保部门在环保专委会统一协调下,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职责,自身能力得到增强,环保地位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富阳市先后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19个。
绿色考核改变单纯的政绩观
富阳市是山区型城市,全市大部门乡镇均以农业为主,过去由于大环境下的政绩观,只注重GDP的增长,忽视生态农业型乡镇的发展,不少农业型乡镇对年终考核拿高分不抱太大的希望。近年来,富阳市统筹城乡发展,将各乡镇(街道)分类,制定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使经济和环境两翼齐飞。
富阳市将各乡镇划分为3类:农业生态型、综合发展型和工业主导型。实行乡镇分类考核后,考核的标准各有侧重,农业生态型乡镇注重生态农业发展,综合发展型乡镇侧重特色发展,工业主导型乡镇以工业为主导前提下,侧重于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并重。
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农业生态型乡镇缺乏发展工业经济的条件。万市镇离富阳城区较远,致富心切的当地百姓凭借山区石灰岩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起了近百家石灰窑,由于经营粗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万市镇被划归农业生态型乡镇分类考核后,一下子激活了当地群众的干劲。他们鼓励当地村民开展种植经营,先后关停石灰窑80余家,获得补助资金500余万元。近两年,万市镇种植苗木基地5000余亩,使昔日满山白灰,千疮百孔的山体得以修复,生态环境大大改善。2010年,万市镇在全市环保工作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分类考核中,富阳市把环境污染防治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如果哪个乡镇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评为优胜。为此,一些工业经济发达的乡镇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富阳市的春江、大源、灵桥等乡镇(街道),是造纸业发达的地区,也是污染减排的重点地区,这些乡镇(街道)始终把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近几年这3个乡镇(街道)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先后淘汰关停造纸生产线300余条,造纸产能290余万吨,较好地完成了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