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草根身份注册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温州建基地孵化培育青少年社会组织
时报驻温州记者 吴 时报讯 上月28日,全省首家青少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温州挂牌成立,仁心公益基金(筹)等20家草根青年NGO(指非政府组织)入驻。
孵化基地将采用“进驻—孵化培育—评估—出壳”工作模式,从社会组织的凝聚维系、培育孵化、资源拓展和规范引导四个方面,为草根青年NGO搭建平台,助其成长发展,探索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组织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温州模式”。
共青团温州市委书记王忠宝表示,通过1至2年的一周期孵化培育,争取让一定数量、一定规模、有成熟服务项目的青年社会组织承接起政府职能转移,同时也对政府购买志愿服务进行探索。
上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温州
除了会赚钱,温州还有城市特性,就是爱好做好事,喜欢做公益事业。2011年“7·23”动车事故当晚,许多温州人开着豪车凌晨排队献血;为路人烧制免费伏茶的“红日亭”40年如一日,更是成为一个慈善地标。
将公益慈善意识融入温州的民间血液中。来自温州团市委的数据显示:备案登记,获得官方“身份”认可的温州志愿者就有25万人。
温州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温州市登记注册社会组织4568家,其中社会团体195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616家,而且近3年来的年均增加率为4.7%。
同时,未登记注册、已被各级共青团组织掌握情况的青年社会组织达50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有100余家,几乎覆盖了青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有在温州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社会组织552家,中学生社会组织2139家,遍布全球的各类商会、协会等青年社会组织300多家。
给草根青年NGO一个“家”
在众多的社会组织中,特别是草根青年NGO,大多数属于自发性组织。仁心公益基金(筹)是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入驻的草根青年NGO之一,2012年6月份正式筹备,目前有人员80名左右。“都是兼职的”,仁心公益基金(筹)有关负责人说。
仁心公益基金(筹)的发端,是一群学生为了纪念他们的老师周任辛。周任辛是温州的英语教育名家,免费义务开课20多年,先后培养了数千名学生,2004年不幸过世后,他的学生们自发组织“学习会”,以纪念和继承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
仁心公益基金(筹)先后发起和组织了“为藏族小姑娘依毛进行眼睛康复训练及生活支出项目”、“为广西两所小学捐建图书室”捐书活动、邀请广西保安乡的农村中小学生到温州体验城市生活,并与温州同龄人家庭结对等活动。
入驻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后,将会有一个“家”的感觉,仁心公益基金(筹)有关负责人说,因为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之前,就是开个会也四处打游击,很多次借助了温州医学院的会议室”。
“当前,许多依托兴趣而走到一起的社会组织,在项目的整体策划、过程把控和系统推进上可能相对较弱,也很少能依托自身力量培育出一些成熟运行、持之以恒、可作推广的服务项目,这也是孵化基地成立的一大初衷”,共青团温州市委书记王忠宝说。
温州团市委专门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辟出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下设孵化空间、会议中心、后勤办公室等三个职能科室。提供给每个组织免费办公,提供办公台椅、电脑;基地将指导或协助办理民政、税务登记和变更、年检及企业代码、银行开户手续;提供政策咨询,联系有协作关系的咨询,或通过专家库为社会组织提供技术与管理的咨询服务等。
20家草根青年NGO一起入驻,一起办公,“还可以互补,比如我们组织的活动,邀请其他团队帮忙”。
破题:在体制内突破身份问题
目前,我国草根青年NGO普遍遭遇“人员、制度和管理”的成长困惑。“缺专业人员导致运作不专业、制度瓶颈影响行业热情、粗放式管理压缩发展空间。”有关人士表示。
身份不明是目前草根NGO成长和发展的最大瓶颈。“许多自我发育的社会组织申请民政注册登记难,同时也很少有符合条例资格要求的部门愿意来担任他们的指导单位”。
沦为“非法组织”的草根NGO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活动的范围和方式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通过孵化基地这一纽带,吸收具有完善组织架构、成熟服务项目的青年社会组织入驻,成为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的备案单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草根”组织的“身份认可问题”。
2012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1+7文件),对青年社会组织注册登记、身份认可、准入门槛、评优评选等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社会团体的注册条件之一,由之前的“业务主管单位”变为“业务指导单位”。通过孵化基地的培育联络,策应落实了共青团组织从业务主管单位变成业务指导单位,给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提供指导。
同时,社会团体的注册还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入驻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之后也让他们具备这个注册条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为他们提供注册衔接等“一站式”大管家服务,解决“身份”问题。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还将聘任政府职能部门、知名公益机构、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组建导师团,对入驻草根青年NGO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养,破解专业人员缺乏问题。
孵化培育,增强草根NGO的实力
与全国的草根NGO一样,“低、小、散”是温州草根NGO的现状。20多家草根NGO入驻到孵化基地后,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王忠宝说:“开展一个大型活动,需要救助、引导等各个种类的志愿者,仅一支志愿者队伍根本无法承担,现在20家团队经过培育后就可以抱团承接了。”
围绕应急救援,整合苍南“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乐清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等9个组织力量,组建了温州全市志愿者应急救援中心,初步实现政府与民间应急资源整合、合力抱团救援的成效;围绕公益主题,借助温州希望工程平台,组建了希望工程大学生爱心联盟,覆盖所有在温公益型大学生社会组织;围绕环保主题,整合全市青少年环保组织组建环保联盟,搭建民间环保社团与政府部门项目对接、青少年环保社团信息共享、环保社团骨干培养的综合平台。
由于未注册无法登记法人,政府性拨款几乎为零,缺乏适当的制度和政策支持,社会性捐款也少之又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以项目化形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引导政府部门、基层组织、基金会以及爱心企业等向青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目前,温州冬泳协会、苍南“壹加壹”救援中心向政府申请项目,政府负责审核、出资、指导,社会组织具体执行,成功合作实施了几十个公益项目,有效延伸了公益服务触角。
让培育后的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志愿者服务的购买,不仅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也可以局部解决经费问题,促进草根NGO更好、更规范的发展。
转载声明:本站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交流与学习。如转载的内容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3-01/08/content_409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