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环境教育主阵地,但重点中学环境教育比较薄弱;学校环境教育各具特色,校园与学生面貌变化明显;学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既没有经费也没有师资;应尽快制定环境教育条例或法规,加强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周仕凭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纲要”要求:“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强化基础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课堂。”
而早在1996年12月1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也要求:“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引导青少年和儿童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宣传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那么,经过十几年的环境教育宣传发动,中小学环境教育开展的境况如何?为此,本刊对江苏、山东、浙江、河北、陕西、贵州、吉林等省的13所中小学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学校都是在当地重视环境教育的学校,一致认为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而当问及周边学校的环境教育状况时,回答的内容基本一致——不重视或基本不重视。因此,本刊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学校是环境教育主阵地,但重点中学环境教育比较薄弱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陈晓侠在该校任教中师地理,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她在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读教育硕士,开始深入学习环境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是《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陈晓侠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已经成为环境教育主阵地,因为学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有省市级环境教育课题,有学生环保社团。”她说:“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在五年级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学生环保社团外出实地考察,学校都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图书馆订阅各种环境教育期刊和报纸,学校还是《环境教育》杂志社的绿色小记者站,学校为每个学生补助100元订阅杂志。”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是一所拥有4000多名师生的学校,该校历史教师鞠鑫对记者说:“在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提高学生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课堂就是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也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对学校的环境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教师高瑶说: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政府。以榆林市为例,如果没有政府提出“双创”,环境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改变,氮肥厂污染靠学生能解决吗?榆林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过量开采煤所造成的地表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引起地震,闻名全国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面积逐年缩小等等环境问题学生和老师能解决吗?学校环境教育解决只是小范围的卫生问题及节约能源的观念培养。
浙江省永嘉第十五中学高中政治教师刘彭认为,学校、家庭、社会是共同的环境教育主要阵地;所以学校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一部分是在学校养成,还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他认为环境教育工作最好是从娃娃开始抓起。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乃至全社会参与。可惜的是,很多学校没能将环境教育作为常规任务来抓,大部分学校只是为了创建绿色学校而“突击”搞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创建成功之后,基本上没有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据河北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文综课老师李改观察,有一部分绿色学校的环境教育做得相当不错。学校领导认识到位,带头抓环境教育,学校可以说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也有一部分未加入绿色学校的学校,环境教育做的也不错。但是,对于部分重点中学,其环境教育显得比较薄弱,他们把升学率与环境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环境教育是不务正业,是抓芝麻丢西瓜的事。造成这种认识的缘由:一是学校环境教育在教学和学生工作方面缺乏制度保障;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环境教育监督评价管理制度缺失,有的学校甚至连环保选修课也没有开设,有的基层学校把好的环境教育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很好地执行,这是典型的环境政策的有效性不足、环境教育政策执行力差的表现。她建议,要健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环境教育监督管理评价制度,做好日常的检查督导工作,而不是只停留在发发文件、收收总结这个层面。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袁建民建议,学校应该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民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事情,只有全民都行动起来,都来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把环境保护做好。
学校环境教育各具特色,校园与学生面貌变化明显
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杨长寨告诉记者:济南十一中2006年成为市级绿色学校。学校历任领导重视节约工作,但真正重视环境教育,作为特色来创建,并在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境实施环境友好是2011年5月开始的。据统计,开展环境教育当年就比2010年节水1万多立方米,节电6.7万千瓦时,垃圾量明显下降。师生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还大力推进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和开设了“绿色生活”校本课程,开展讲座、知识竞赛、保护母亲河、参观环保机构等一系列的大量活动。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语文老师宿连堂说,学校是从2006年开展环境教育的,教育效果也非常好。学校不仅开设了关于环保的校本课程,而且还给学生发了适合本地区的环保宣传手册——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册。同时在全校发展了94名环保自愿者,不定期的带领他们开展环保活动。环境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而且在学生心中还树立了环保意识。正因如此,学校还被池西区管委会授予“环境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
济南高新区孙村中学八年级地理教师姜学成说:为了抓好环境教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环保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处具体负责,各处室分工协作,教务处、年级组负责课内环境教育,以理、化、生、地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教育处、团委负责教室“绿化”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从而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体系。进一步探索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努力促使环境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以树立环境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
贵州省平塘县掌布中学教师陆开礼告诉记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自己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热爱祖国的山河。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那就必须保护好家乡的青山绿水,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例如,今年所教的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实践课:《献给母亲的歌》,我在教给学生要孝敬、感恩自己母亲的同时,还要感恩我们的祖国母亲!学会感恩大自然母亲!要热爱祖国,要热爱大自然。在环境教育方面,学校生物课、地理课都有涉及,教师们都将环保知识贯穿于课堂。”
山东省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英语老师张新宇说:校领导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环境教育。一是课时保证。环境教育课是小学课程安排中的必修课,所以学校每周都会利用一节环境教育课对孩子进行教育,领着孩子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是活动育人。除了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活动配合教育,具体有: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家长的配合下带领孩子去气象局看环境变化对于气候的影响;去环保局,看工厂污水对于河流,水质的影响;去园林局帮助园林工人植树;校园周围道路垃圾的捡拾;环保手抄报的制作;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绘画大赛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对孩子环境教育。
王美芹,是莱阳市穴坊中心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在谈到环境教育时,她深有感触:学校自1998年就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要求全校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学科教材特点,以学科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让环境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从而把学生求知的触角引向更深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自觉地运用知识去关心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为此,学校组织学生自发成立了“气象监测小组”、“地震预防小组”、 “学校生态小组”、“垃圾回收小组”等十几个,定期活动。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袁建民说:早在1997年建校之初,学校就高度重视环境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灌输环保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地覆盖率达到60%以上,拥有法桐、毛白杨、垂柳、玉兰、银杏几千棵,还拥有大面积的绿地、植被,是周边学校中绿化最好的学校,也是山东省绿色学校。
学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既没有经费也没有师资
刘彭,自2005年9月至今在浙江省永嘉第十五中学任教,担任高中政治教师,他说,很多学校的环境教育课程,都是为创建绿色学校而设,一旦通过绿色学校之后,很少将环境教育常规知识和所谓的特色项目继续坚持开展。这种做法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或者是为了完成任务,其中有一部分学校都是在绿色学校评估之前来个临时开展活动,基本上是造假材料台账,完全是为了检查之用,根本没有把环境教育当作一回事,这样的环境教育模式怎么可能取得实效呢?
刘彭告诉记者,他拥有近7年的环境教育工作经历,经常到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环境宣讲,发现环境教育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很多主管领导自身受环境知识的局限,没有环境教育统筹全局意识;二是为环境教育设立专项经费,基本是“空头支票”;三是专职或兼职环境教育工作者(师资)没有建立健全,同时部分环境教育工作者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培训;四是教育、环保等各职能部门没有真正重视环境教育长效机制,大部分是为了满足服务任务而开展的相关活动;五是环境教育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统一教材。
贵州省平塘县掌布中学教师陆开礼认为,环境教育不能只是喊口号,走过场,在课堂上写作文念,应该让学生们也参与到宣传教育中来。他分析了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中学是迫于中考的压力,也许没有时间去做环境教育;小学(村小)缺少教师和这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或许有的为完成教学任务努力而忽略了环境教育。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向学生宣传解释环境的重要性,只用条文对学生进行一些限制,缺乏人文性的引导。
山东省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英语老师张新宇说,就目前来看,学校环境教育有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我们在课堂上向孩子进行的教育,在我们的学校内部实施的很好,但是当孩子走出校门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社会上一些不利于环境的景象依然存在,这就给孩子造成了一个假象,是不是我们可以说一套做一套?社会上的一些做法没有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很好的引导,但是这些是我们学校无能为力的,需要社会的关注,政府监管部门的参与,共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是用我们成人的行为给孩子们做好榜样。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鞠鑫说,当前中学环境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教育专项经费不能落实;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特别是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缺乏合适的环境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不少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只要了解一些环境教育知识,就可以从事环境教育工作了,没有必要抽出时间、浪费经费进行环境教育培训,更不需要专门研究。
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杨长寨告诉记者,一些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环境教育,尤其是主要领导;二是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是蜻蜓点水式,浅尝辄止、昙花一现;三是没有强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教职工没有考核;四是存在较多的资源浪费现象,比如自来水冲厕所,水是24小时流,一年365天流,让人痛心。纸张的浪费和消耗也是很大,国家的办学经费的确存在不珍惜的情况;四是上级虽也有文件要求“四节”,但考核力度尚需加强;五是各级环保宣教部门和教育基教部门的协调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齐心协力搞好环境教育工作。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宿连堂对当下的环境教育提出三个问题,一是课程资源的匮乏使学生不能更好的接受学校环境教育;二是农村实际的环境状况制约着学校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三是学生家长的实际素质及环保意识在学生心目中没能树立一个榜样。
河北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改坦言,从学校内部分析,环境教育工作缺乏监督评价体系。对低碳社会构建和建设、学校的环境教育在整个社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学校的环境教育等问题,克服节能减排与学校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观念。现在进行环境教育及活动较好的学校,缺少对教师环境教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价,更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的环境教育、低碳生活习惯的培养没有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总之,学校环境教育既缺合适的教材、也缺专业指导和培训。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陈晓侠说:“据我所知的周边中学,环境教育口号大于行动,一切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根本没有时间分出来给环境教育,尤其开展环保综合实践活动。周边的中学,对于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大纲上规定的就教,不考就不教。申报绿色学校,上级来检查,就贴标语,做样子,老师根本不知道环境教育是怎么做的,缺少必要培训。”
应尽快制定环境教育条例或法规,加强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刘彭认为,环境教育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建立健全环境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安排环境教育专项资金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加强监管力度;二要将社会各界环境教育工作者(义工)和环保专业人员等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环境教育工作者师资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交流合作;三是在环保专家的领导下,向社会收集汇编环保教育案例或教材,尽可能编辑出版分层次的环保教材;四是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成功后,实施跟踪复查,并对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单位采取摘牌措施;五是要求学校开设环境教育课,将学校设置环境教育教师纳入考核,将环境教育课纳入课时量考核,并确保兼职环保教师合法权益(只有付出没有报酬)。
教师王美芹建议:一要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学科教材特点,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要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让学生能更好的走出课堂,到生活中体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走的更远一点,去感受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三要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加入到环境教育的行列中来,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全体。
教师杨长寨认为:国家应尽快制定环境教育条例或法规,这样才能确保开展环境教育有法可依;环境保护宣教部门一如既往的开展面向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加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这是双赢多赢的好事,最好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考核机制,最好把环境教育纳入对各级人民政府的考核中来;对积极从事环境教育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营造全社会都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师李改也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环境教育法》,使教育领域的环境教育获得法律保障,尽而使学校的环境教育早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研究绿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如何普及和推广,让所有学校的环境教育都能行动起来,目前环境教育或师资培训只局限在少数绿色学校,绝大部分非绿色学校成为环境教育的局外人,过着一种“世外桃园的生活”。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不同类别(如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学科渗透或环境文学普及)、高层次的环境教育、教学的学术研讨,既能让环境教育理论专家或权威的研究成果最大程度地得到推广,也能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或教师获得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加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环境教育的监督评估奖励制度建设,提高环境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和学校的执行力,推动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如建议教育部在每3年一次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和部分学校升格转型三年后的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中增加对学校环境教育教学方面内容的监督、检查,及时体现低碳时代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要求和对学校人才培养标准要求的新变化,目前教育部在这一方面的监督评估内容缺失。
建议地方政府重视学校的环境教育,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双轮驱动。如市委、教育局组织的学校文明单位的评选中增加对学校环境教育方面的考察。
建议将环境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教育部去年组织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国培计划中,并没有环境教育这一项内容的培训安排(目前农村的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灾区,农村的中小学急需环保师资,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建议将“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和素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或发展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培计划,特别要纳入教育部新制定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纲领性文件。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其标准中应体现对教师的环境教育专业发展标准及要求。
(本刊“绿色小记者”项目负责人赵丛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布:环境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