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素质要求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必须改变工业文明以来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树立人与自然是平等的观念,正确处理与协调好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确的生态观是建设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文化教育应当积极发挥教化功能,努力培养大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提高大众生态文化素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人们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习惯。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道德,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生存依赖自然,但在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污染、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等现象也很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出于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能力的欠缺,也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此,建立生态道德是必要的。生态道德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基本价值指向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并不是自然界无所不能的主宰,人与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存在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各个物种的存在并不是依赖人类而存在,而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和价值,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优越生态地位的一个环节,在拥有优越生存地位的同时也必须担负相应的道德责任,即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生态道德的重要环节。在生态道德教育中,要传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发展的理念,加强人们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开展自然价值意识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意识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赋予道德伦理与时俱进的生态内容,既是一种道德伦理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可以普及现代生态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价值支撑,发挥道德应有的精神激励和行为规范作用。
首先,要教育培养生态环保的日常生活习惯。必须提倡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念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成为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千百万人的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每个人都能养成生态环保的日常生活习惯,就会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保意识,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要和教育培养生态人格结合起来。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程度,但生态文明究其实质还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要开展文化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重视人自身的教育培养,这意味着不仅要对人进行传统上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教育,还要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对人进行生态的教育,其重要内容就是生态人格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人需要自我革命,克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带来的人类优越性,平等对待自然,平等对待人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培养出了具有生态人格的人,才能敬畏生命,才能尊重物种多样性,才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正真建立起来。
第三,参与教育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的活动。一种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得到发挥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面向社会,深入实际,动员、教育全社会成员参与其中,没有全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难以展开。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实践性强,不应封闭教学,而应走向社会,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生态知识,教育、鼓励动员大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也可以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目的,必须构建起有效的教育课程。为此,需要对传统的文化教育素质课程全面改革,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教材的采用编写等所有教学环节的进行改革。在具体策略上,首先需要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尽力加大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还可以鼓励社会人士、团体捐资助学。
改革课堂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学校应让生态文明意识贯穿于包括文化素质课在内的有关人文课程之中,使大众在知识的学习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实践教学。利用文化素质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改变传统文化素质课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生态实践教学。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育的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办学,比如请实践一线的人参与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还可以组织大众参观调研生态现场,生态现场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容易给人震撼,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