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是国家倡导和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关于如何使环境教育推动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简要的思索和探讨。
关键词: 环境教育 推动 公众参与 环保行动
按照国家教委、中宣部、国家环保总局等联合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03年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有关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和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结合有关新课程改革要求,全国各地各校开始尝试着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环境教育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先后启动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及国际生态学校等工作,“绿色教育”“生态文化”成为很多学校办学质量中新的亮点和品牌。
21世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已威胁人类健康!昔日的碧水蓝天、生机盎然对当今世界显得弥足珍贵,而那些已经失去的,再想要重视已非易事。我们在感到无限痛惜的同时,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虽然,我们的环境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跟发展较快的国家地方相比,还存在较多问题与差距,所以我们国家自身在环境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环境教育制度建不健全,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是国家倡导和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将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很好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倡导生态文明、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政府抓创建百姓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环境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部门规章权威力度较软,执行力不够,环境教育立法尚处于基本空白状态,主管部门尚不能有效对学校环境教育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督导和监管。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过于重视上级考核内容中硬指标的落实,而像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软指标的素质教育虽然也有所落实,但并未真正纳入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日程中来加以保障和进行坚决有力的落实,基本上是停留在形式上的重视。
思考与建议:国国家立法部门应抓紧环境教育的立法工作,尽快纳入到实质立法程序中,通过立法使环境教育有法可依,规范有关单位及学校环境教育行为,使教育等主管部门做到执法有据、有法必依,便于监管和督导,对优秀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常态的表彰奖励,并和相关主管部门、学校、个人评先晋级、年度考核等挂钩落到实处。
环保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环境教育部门规章,并重视监管的密度和有效性,党和政府各级部门应该把环境教育纳入到年度对各级主管部门、学校和领导班子、主要领导的考核中,和对减排指标一样实行一票否决,有力推动学校真抓实干,把环境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二.应试教育体制存在弊端,素质教育制度没有落实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很乐观,相当部分学校还欢天喜地地沉醉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考试分数依然“唯我独尊”,重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雷声大雨点小,环境教育还流于肤浅形式和处于分散、随意状态,表面文章的粉饰和敷衍应付比例不小。环境教育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多学校经过实践证明,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以及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如浙江省永嘉县十五中学自学校将环境教育定位为教学特色以来的实践证明,近几年以来高考上线率持续处于上升趋势,有效活跃了学生的兴趣,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普遍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从单一的知识灌输,扩展到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五个方面的目标发展。让他们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尚情操,不断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
思考与建议:针对我们国家目前教育体制的现状,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下决心割舍应试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全面树立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理念,改革评价体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把基本国策教育落实到基础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切实把环境教育发展纳入工作日程中,建议在领导班子成员中设专人负责,给予环境教育等相应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各级各类学校组建环境教育教研组并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教科研活动,把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纳入对学校、干部、教师、职工的常规考核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改善校园节能减排降耗和绿色环保教育的质量和水准。
三.绿色学校创建有待深入,加强绿色学校评估力度
目前,全国各地绿色学校、生态学校创建工作中普及率不高,且水分较多,主管部门对学校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的考核力度较小,甚至没有考核,水电等资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同时,绿色学校中师生接受环境教育普及率偏低的现象,其中部分学校只是为了创建绿色学校评估而创建,没能把环境教育真正作为长效机制来抓,通过绿色学校评估验收之后,能够持续性开展环境教育的学校就显得更少。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还处于不平衡,差距较大。如以温州市为列,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47所,但该市已参加“绿色学校”创建仅只有300所(其中国家级6所,省级91所,市级203所)。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具有强大教育功能的重要场所,都不能把环境教育真抓实干的话,而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这还叫我们的优质教育吗,又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思考与建议:目前,针对全国各地绿色学校创建普遍偏少、地区不平衡的、绿色学校创建没有深化等现状,要想使校园师生人人接受绿色环保教育,并成为绿色教育永远的推动者,这就需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改改评估机制,极改革绿色学校创建的考核评估及复评考核、摘牌等制度,对于已取得绿色学校称号的学校应该采取跟踪考核机制,对于复评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应该量黄牌或限期整改甚至最后摘牌,将环境教育纳入有关学校考核并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显得何等重要,值得党政领导和人民的深思!
四.环保专业教师明显不足,校园环境教育普及率低
“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遍地开花”等文章引发了我们的深思。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师资在环境意识较弱,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知识、技能明显欠缺,课堂上泛泛而谈,轻描淡写,简单重复是当前学校环境教育的主要问题,制约着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高水平实施。专职环保教师的缺少和兼职环保教育工作者自身环保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环保教师队伍基本上的空白,一般学校是为了绿色学校创建而随便确定一名老师作为兼职环保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这样也制约了环境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思考与建议:各级环保和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教师环境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扶持力度,积极搭建平台开展环境教育交流和展示活动,建议教育和环保行政部门联合向社会招募组建成立类似校园环境教育讲师团、环境教育学会等机构并安排专职人员,通过先培训学习再上岗到各校开展宣讲活动;同时,对各学校兼职环保教师进行指引,也可以通过公开课、论文评比、课件评比等活动载体来提升教师的环保意识和实施能力。
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社区、企业参观考察搭建平台,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更广泛地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普及率。环境教育杂志社向全国各地招募学生小记者成立绿色小记者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社会,关注环保,关注生活,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并鼓励小记者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从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五.全面实施环境教育宣传,缺乏环境教育统一教材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颁发,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一件大事,更是环境宣教工作的一件喜事精神。指导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的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把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缺乏理论化系统化的环保知识体系。
实践与思考:面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环境教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可是环境教育针对广大学生,普遍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教育统一教材,这是目前大部分环保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希望教育、环保行政等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环保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成立环保教育与培训工作专家组织,对环保行业职业教育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等保障措施。同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环保教育工作者编辑出版反映中国环保前沿思想和较高学术水准的“中国环境文库”、面向社会公众的“全民环境教育系列读物”以及适合各类学校使用的环境教育教材教材。
为了有效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在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也需要综合治理,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不分彼此、全民参与。学校把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生态学校创建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黑板报、知识竞赛、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环保橱窗专题展示等形式来形成绿色低碳消费、环保生态文明的校园教育氛围,丰富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形式,加大对环境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营造“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我们参与环境教育工作已有多年,以上五方面是总结了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将环境教育如何更好地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何真正是环境教育推动素质教育,推动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值得我们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