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届高校环境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研讨会聚焦
面对环保新形势,高校该如何开展环境专业教育,培育符合时代需求、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专业人才?最近,浙江省首届高校环境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研讨会汇聚了全省众多大专院校及行业专家学者,就环保人才等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市场用人需求有多大?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分会秘书长周琪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每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市场需求约2.2万人,其中各地环保厅(局)0.2万人,各行业环保领域和环保产业分别1万人。周琪表示,“十二五”期间,需求量还在继续增大,每年至少要高出招生规模的20%以上。此外,正在发展的环境服务业(包括技术、智力、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服务)到“十三五”末收入有望超过3000亿元。
浙江省环境学会秘书长金均认为,随着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各大院校纷纷开设环境专业,但如果学校不能结合自身特点,融合市场需求,合理构建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容易造成学科重复、恶意竞争的现象。
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如何?
浙江省一些较早开展环境专业教育的大学,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经过自我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们注重设置特色专业、多样性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并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但同时也面临问题和挑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刘维屏认为,传统环境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城市、工业污染防治,知识结构以理工科为主,实践创新能力偏弱,难以解决全球背景下“工业—农业、城镇—乡村”复合的环境污染问题。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院长孙培德则在实践中感到存在5大挑战,即学业与就业的偏离、兴趣与专业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师与学生的阻隔,以及教学与学习的背向。另一些学校觉得在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方面也有所欠缺。
社会选人有哪些要求?
就如水资源匮乏分为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一样,如果大量环境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却与社会用人所需脱节,只会造成人才浪费,也不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那么,政府和企业在挑选环境专业人才时有哪些要求?
浙江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茜说,目前环境专业就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环保用人单位普遍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像这样的“通才”适应能力强,他们既懂专业知识,又能根据岗位分配不同,同时承担起技术操作、行政运作、公关协调等工作。
浙江环茂自控科技副总经理张菲则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开展校企联合,接纳一些高学历、有特殊专业资质而又一专多能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长期体验。
对于高校环境专业如何发展,周琪总结了10大发展方向: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以高水平科研和工程应用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完善专业认证体系;依托学科优势,形成专业培养特色;适当控制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完善专用课程体系,满足培养规范要求;推动教学模式突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浙江省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在于,增进政府、学校及企业间的沟通了解,积极推进环境专业人才供求平衡。
转载声明:本站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交流与学习。如转载的内容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http://www.cenews.com.cn/xwzx/jy/qt/201212/t20121214_73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