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水库是500多万温州人吃水的“大水缸”。近年来,由于水库周边畜禽养殖业逐渐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日渐严重,珊溪水质呈下降趋势。
8月中旬,“温州珊溪水源保护志愿者监督团”正式成立,并成为我市“破难攻坚市民监督团”的一分子。日前,在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16名监督团的志愿者用7天时间,前往文成、泰顺14个乡镇,核实水库禁养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的拆除情况。
这次核查发现,截至8月17日,文成、泰顺两县已拆除水库周边各类养殖场564家,拆除栏舍总面积132291平方米,减少生猪27228头、母猪5740头,有效消除了珊溪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安全隐患。
保护水源地 7天走访汇总数据
“我们吃的是珊溪水库的水,保护珊溪水源地是每个人的责任。”来自温州“绿眼睛”环保组织的谢少潘这样说。
今年8月初,谢少潘获悉温州团市委招募志愿者,协助温州市水利局(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核查库区畜禽养殖场的拆除情况,就报名参加了活动。
8月13日,她与另15名志愿者一起,被分成8个分队,分别前往文成、泰顺14个乡镇,当起了“考核员”。
谢少潘说,这是一个吃力的苦差事。每天都在山路上颠簸,接受烈日的炙烤。山里的蚊子很毒,咬上一口皮肤就会过敏,大家的脖子和脚踝等皮肤裸露处,都布满了红疙瘩。
这次核查,对拆除面积的测量、栏舍等级的确定尤为重要。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志愿者们常常徒步上山,走村入户。朱雅村是玉壶镇较偏远的村落,离镇中心除了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还要走上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志愿者黄振达和队友硬是背着测量工具,沿着羊肠小道一步一步走到村民家中。
两个人来不及调整好呼吸,就请村民带路到养殖场,拉开皮尺测量面积;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和拆除前登记的资料图像,判断栏舍的等级;向养殖户询问生猪的流向;登记周边住户的投诉意见……
8支志愿者分队,短短7天跑遍文成和泰顺的14个乡镇,采用普查结合抽查的方法,核查了564个养殖场,并统计出禁养区范围内实际拆除栏舍总面积132291平方米。这个数据与乡镇上报的拆除总面积144267平方米相比,少了近1.2万平方米。
多一份把关 对吃水人多一分责任
日前,《珊溪水源地畜禽养殖禁养区拆除工作核查通报》得出结论。
根据市民监督团的核查登记,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吴红斌告诉记者,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禁养区养殖场的拆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原定7月底前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的拆除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大幅度削减了水源地内畜禽养殖总量,保护了水源地的水质。
志愿者多日奔波劳碌,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核查工作,也将一些“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在玉壶镇桃坑村一个养殖场,志愿者发现上报数据上写着拆除面积632.31平方米,而实际拆除面积仅481.16平方米。志愿者黄振达说,给养殖户的补偿款是从喝水人的水价里拨出的,拆多少面积,发给相应的补偿,这笔钱不能有误。“我们要准确核查面积和拆除栏舍的标准,这是对喝水人的负责,也是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珊溪水库。”
同样在玉壶镇,志愿者谢少潘发现一养殖户为了获取较高补偿,将猪舍的管理房和简易棚当成“砖木结构一等栏舍”计算面积,就据理力争,按章办事。
核查中,志愿者们还发现,个别乡镇为了缓和矛盾,扮演“老好人”。如黄坦镇政府私下同意已拆除栏舍的16家养殖场,待奇空山养殖小区建成后允许他们继续办养殖场。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拆除禁养区养殖场、削减畜禽养殖总量的目的,还会引起其他各地效仿、造成畜禽养殖的大规模反弹。对此,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已经向文成县政府反映此事,开展调查。
转产和升级 才是发展的出路
温州只有一个珊溪水库,关系着500多万温州人的吃水安全。为了保护这口“大水缸”,文成和泰顺两县的居民做出了牺牲。污染环境的行业,严格限制其引入;山区传统的畜禽养殖业,也逐渐被取缔。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也日渐困扰着两县的发展大计。
在珊溪镇徐岙村,养殖户周圣奏家的养猪场被拆了。蹲在已成废墟的养殖场旁,周圣奏一脸茫然,他不知道以后该做些什么,情绪有些低落。他说:“保护水库,拆了猪舍,我没意见。可是不养猪,一家人以后吃什么,希望政府能帮我出出主意。”
和周圣奏一样,水库周边的很多村民守着这口“大水缸”,举步维艰。村民们说,自己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很多居民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猪舍拆除后如何转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采访中,记者从水利部门获悉,市政府《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库区生态县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从今年起市政府每年下拨2000万元、连续下拨5年,扶持两县的经济发展。
两县该如何利用优惠政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市民监督团”给出了许多建议。
市民监督团 林强:这次的核查活动,既让我们看到了养殖业对珊溪水源地的破坏,也让我们体会到两县居民的不容易,水利基层工作不好做。希望政府部门能制定政策,帮扶文成、泰顺的发展。比如从水费中提取一部分,进一步加大给予两县的生态补偿力度,改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市民监督团 陈慧若:“喝水不忘掘井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文成和泰顺的发展,他们为我们守“水缸”,我们也要帮他们找到一个“金饭碗”。希望文成和泰顺两县能结合自己的空间和生态特点,引导库区居民转产转业。
市民监督团 王芒芒:拆了猪舍还只是第一步,如何引导当地居民转产、转业才是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比如将库区居民移民下山,引入一些无污染的加工业,如开办竹编厂,建设绿色农业基地等。还可以开发文成、泰顺的生态旅游,引导居民办农家乐,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