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薄薄的《批准筹备社会团体决定书》,在石志明的眼里,有着一种“里程碑”式的非凡含义。
在他看来,这份决定书,将成为台州民间组织“松绑”的见证。
近日,台州义工正式脱离台州市慈善总会,筹建真正草根意义的民间社团。
再往前溯。台州市民政局于11月23日正式发函,批准筹备台州市义工协会。
无须再找主管单位,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这困扰众多民间公益组织多年的登记难题,如今迎来了破冰期。
其间,最大的变化是“业务主管单位”摇身变为“业务指导单位”。从“主管”到“指导”,这一简单的变化背后,有着民间组织长达几十年的辛酸和尴尬。
对这个事件表达了浓厚兴趣的,还有浙江的一群环保公益者。去年开始,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资助成立的“浙江清源行动”环保联盟里,汇集了包括台州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浙江环保公益组织,在这里,“松绑”成为民间公益者讨论最激烈的话题。
一年时间,台州义工达到3000人
7年前,一次草根的聚会,促成了当年“感动台州十大事件”之一:台州义工成立。
石志明至今还记得那个小酒馆。“当初只是想做一些小小的好事,没想到把事情做大了。”
敬老、助学、助残、环保——一桩桩好事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出乎这群年轻人的意料。像磁铁一样,从2005年开始组建的台州义工吸引了很多人,仅一年时间,义工人数就达到了3000多人。
但是,他们也很快遇到了一个“身份证”的问题。
按照当时社会组织管理法规的规定,民间团体要获得“合法身份”,必须先获得所在行业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才能到民政部门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即“双重管理”体制。这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里均有明文规定。
没有合法身份,意味着不能接受捐赠。更要命的是,顶着“非法组织”名义做事情,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此时,台州市慈善总会向他们伸出了热情的手。
“老领导林希才很欣赏我们的活动。我们找到他时,他说,都是做好事的,没娘家,就到这里来吧。”温暖的一席话,使台州义工最终挂靠在了台州慈善总会旗下。
2006年5月,台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正式成立。
无法避免的“身份”烦恼
然而,挂靠并没解决实质性问题。事情并非像石志明想象的那么顺利,各种关于“身份”的烦恼,还是悬在半空。
首先,活动经费的事还是无法解决。按照相关规定,分支机构不能设立专门的账户,必须在慈善总会的严格管理下,通过慈善总会的账户进行定向捐赠。每年,光靠慈善总会下拨的几万元活动经费,根本是杯水车薪,不顶用。
甚至,台州义工还遇到无法接受捐赠的无奈。
台州义工在市中心血站成立了一支无偿献血服务队,服务队风里来雨里去,每周跟着献血车无偿服务。这样的情形,感动了一名企业老板,他慷慨地表示,捐赠5万元给服务队,作为服务队的活动经费。但是,服务队不能开具发票,义工分会也无法开具发票。最后,这事不了了之。
没资金来源,大家可以自己贴钱,“AA制”。但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根据民政部门社团管理的相关规定,民间团体分支机构下,不能再设分支机构。
“也就是说,按现行规定,目前台州义工下属的8个服务队都是‘非法’的。他们每年开展的200多个公益项目,都属于‘地下活动’。”
很多义工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位台职院义工服务队的义工说:“每年,我们都在为外地民工子弟开展免费的上门家教服务,针对自闭症孩子开展免费的心理辅导,难道这些都是非法的吗?!”
监督与被监督的尴尬
如果说,石志明们的烦恼,是属于“柔和型”的,那在“浙江清源行动”组织里,许多民间环保组织和主管部门的矛盾,则更显得尖锐。
金华一环保组织负责人倪铁坚坦言,环保的监督对象,应该包括环保局在内。“但我们的年检还得环保局通过,自身也是‘被监督’的对象,所以不能太得罪主管部门。”
“浙江清源行动”负责人之一、“绿色水网”的白洪鲍告诉记者,和倪铁坚的情况一样,省内的大多数“清源”环保组织的主管单位都是环保局。他们在开展当地的水源保护工作时,曾提出许多环保污染问题,“要求”解决,这让主管部门很“难堪”。
“‘要求’上级部门解决问题,这明显是得罪人。”白洪鲍说,许多环保组织负责人甚至担心,锋芒太露了,年审时会不会突然变成“黑户”?
志愿者“保卫楠溪江”则说得更为直白:“我们目前正在注册一个河流原生态保护组织,在新政出台前,我们去注册时,民政局给了一个注册指南,上面除了要有3万元的注册资金外,最让我们头痛的就是要有一个挂靠单位。他们都知道我们是保护楠溪江的,像制止大坝建造、采砂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其‘对手’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因此,谁都不敢或不愿意给我们挂靠。”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环保组织只能做着“平和”的工作。黄岩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王金熙说,协会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协助”环保部门开展环保活动和环保宣传工作。
就这样,许多民间团体因为不愿意被“监督”,正式注册成合法机构的门就被堵死了。
只有松绑,才能长大
经过漫长的等待后,草根组织终于盼来了“双重管理”的突破。
“新政”先从广东开始实行。今年7月1日起,广东省民政厅提出,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这是我国首次在社会组织领域取消“双重管理”的地方改革。
台州的“直接登记”试点也紧接着进行。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陈亮说,目前,椒江、温岭、玉环和仙居的试点工作正在铺开,在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等三大领域,民间组织可以进行直接登记注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手续,降低民间组织的登记门槛,鼓励民间组织成长。”
“我们遇上了好时机。”石志明说,民政部对公益民间社会团体注册的放开,台州的试点,使台州义工组织有了独立成长的机会。
“让义工组织里少一点官气,让他回到民间来吧!”在义工群里,一位台州义工这样对石志明说。
今年9月,由石志明等7个发起人提请申请,民政局社会救助处作为业务指导单位,正式筹建台州义工协会。
与此同时,台州市慈善总会决定,原担任台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会长一职的石志明,将不再兼任慈善总会副会长一职。
“松绑”后的路很蹒跚
回到民间,对台州义工们来说,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走的路。除了传统的便民、助残扶贫、突发性救助和心理咨询、德育宣传外,他们正着手准备开拓新的公益项目。
石志明向记者吐露了自己心中埋藏了多年的梦想:做一名真正草根意义的义工。
在邻近的温州市,白洪鲍同样成为幸运儿。今年10月29日,温州市对民间团体的注册也已经放开,不需要主管部门,不需要验资。11月22日,白洪鲍的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注册成功,成为温州市首家没有挂靠的民间环境公益组织。
但是,白洪鲍远没有石志明乐观:“民间组织就是没娘管,野孩子,没人要。脱离政府机构后,很多方面受牵绊的太多。”
对此,律师董政深有体会。他正在着手创建“绿色衢州”公益组织,在他看来,台州的试点也好,广州的全面铺开也好,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的根本还是要寄希望于三个条例的修订,修订之后,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才能有法律依据,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组织的“松绑”。
此外,还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和政府部门脱离关系,自己注册后,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怎么办?记者发现,从目前的相关规定看,只有注册了社团,才可以拿到免税的浙江省(社团)行政单位往来票据,可以接受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一件难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草根义工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志愿者郑元英去广州参加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很受鼓舞,他说,对草根组织而言,喝洋奶的日子会逐步过去的。(王晏、潘侃俊)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绿色文化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